欧美成人电影在线观看免费_国精品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AV观看在线激情一区二区_性亚洲暴力猛交69HD

首頁 | 品牌聲明 | 網站建設 | 網址導航 | 加入收藏
 
當前位置:農業(yè)網首頁 > 農業(yè)資訊 > 行業(yè)動態(tài) > 寧夏中衛(wèi)三河鎮(zhèn):菌菇飄香助脫貧(圖)
寧夏中衛(wèi)三河鎮(zhèn):菌菇飄香助脫貧(圖)
農業(yè)網   時間:2019/4/29 16:28:00  來源:寧夏日報  閱讀數:483

赤松茸

  千百年來一直種植玉米、小麥等傳統(tǒng)作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中衛(wèi)市海原縣三河鎮(zhèn),在2019年春天,種下了700多畝來自福建省三明市的蘑菇——赤松茸。

  “溫棚里的赤松茸5月初就長出來了,大田里的6月初出菇。”近日,在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中衛(wèi)市海原縣三河鎮(zhèn)閩寧菌菇園的日光溫棚里,菌菇園負責人黃雄越和三河鎮(zhèn)黨委書記宋志鵬蹲在地頭,面對長勢喜人的菌菇,交流著下一步的準備工作。

  2016年,三明市商人黃雄越隨閩寧合作政府考察團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中衛(wèi)市海原縣考察。“海原縣低溫天氣較多,與福建相比,夏天氣溫也不高,適合蘑菇和菌類種植。而且玉米秸稈、牛糞這些生產原料遍地都是,價格低廉,這些條件加起來比福建當地要好,所以在宋書記的盛情相邀下,我就在三河鎮(zhèn)種菌菇了。”黃雄越說。

  赤松茸營養(yǎng)豐富,香味濃郁,可與野生松茸相媲美,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及維生素,市場價格高。2017年,黃雄越帶著福建的專家、技術員,從三明市引進赤松茸品種,在三河鎮(zhèn)進行菌種人工培育實驗,當年就取得成功,隨即展開大規(guī)模種植。

  風里來,雨里去,黃雄越先后投資500多萬元,從2017年試種3畝溫棚種植,到2018年面積擴大到30畝溫棚種植,2018年冬季產出4萬公斤赤松茸,暢銷北京、上海等城市。在海原縣的大力支持下,黃雄越又投資建設了海原縣*家閩寧菌菇扶貧產業(yè)園,今年菌菇種植面積達265畝。同時,與三河鎮(zhèn)的合作社一起流轉了500畝地,建立赤松茸種植基地,進行大田種植,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。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中衛(wèi)市海原縣政府對三河鎮(zhèn)菌菇產業(yè)給予大力支持,種植大田菌菇每畝補助2500元。

  “一畝地*畝產2000公斤菌菇,如果全部實現量產,除去成本,效益相當可觀。”黃雄越說。

 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(qū)中衛(wèi)市海原縣三河鎮(zhèn)坪路村的赤松茸種植基地,玉米秸稈、牛糞等菌菇生產原料經過高溫發(fā)酵處理,被村民們均勻地撒到農田里。為了*季菌菇順利出菇,鄉(xiāng)、村干部,福建來的技術員,都在地里忙碌著。十幾名婦女正在把菌種種到田里,“合作社每天給100元工資,一個月3000元,掙工資可以補貼家用。”正在干活的王雪霞告訴記者,她也想種植菌菇,畢竟種植菌菇利潤比種玉米高得多。

  黃雄越介紹,今年是赤松茸進入大田種植的*年,也是他嘗試進行赤松茸在海原一年四季都能夠出菇的頭一年,而作為原產地的福建也只能在冬天涼了種一季。目前,三河鎮(zhèn)*季赤松茸預計5月底出菇,市場價不低于每公斤12元,反季節(jié)每公斤20元,一線城市每公斤能賣30元到40元。

  “剛來三河鎮(zhèn)種植菌菇時,我心里還沒底,現在產業(yè)園的菌菇不僅種出來了,還能實現循環(huán)的反季種植和出菇。而今,當地百姓紛紛找我們種植,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。”下一步,黃雄越打算引進更多的菌菇品種,更好地帶動當地村民致富。
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
農業(yè)網編輯:agronetlyq首頁 打印 字體 [ ]

轉發(fā)到:

版權與免責聲明
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 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農業(yè)網”(Agronet.com.cn)聯系。
本站所用的字體,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告知我們 service@agronet.com.cn,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