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分 割 |
|
|
| A、里脊: |
分三種級(jí)別 S里脊 1.8kg以上 A里脊 1.5kg-1.8kg之間 B里脊:1.5kg以下里脊:亦稱牛柳,菲力,是沿牛的帶骨腰椎肉內(nèi)側(cè)剝離下的腰下肌凈肉,是牛身上*嫩的部位肉,*適于生拌,熘炒,燒烤,屬于*部位肉。 |
|
| B、上腦: |
是牛背部與眼肉相連,在1、2-5、6脊椎之間的凈肉,肉質(zhì)較嫩,大理石花紋分布均勻,上腦肥牛是涮火鍋*肉品,亦屬*部位. |
|
| C、眼肉: |
是牛背部與上腦外背相連在5、6-9、10脊椎之間的凈肉,( 分S級(jí) <大理石花紋濃>A級(jí)< 大理石花紋弱點(diǎn)>B級(jí)<幾乎沒有花紋>)。 |
|
| D、外脊: |
9、10脊椎-*后腰椎間,亦稱西冷,是牛背*長肌后部,肉質(zhì)較嫩,屬*部位肉,分S外、A外、B外、F外(亦稱光板,瘦肉,亦生吃),外脊肉適合涮、烤,是制作牛排的上等原料,有外脊肥牛的美稱。 |
|
| E、S外脊: |
分日、韓、普通三種。 |
|
| |
S外韓:大理石花紋濃,2-8脊椎,適用于韓式燒烤。 |
|
| |
S外日:8、9脊椎后背*長肌,花紋極豐富,適用于日餐燒烤。 |
|
| F、帶骨腹肉: |
2-6根肋骨,適用于韓式燒烤,級(jí)別分A級(jí)(大理石花紋豐富)B級(jí)(沒花紋)。 |
|
| G、華香肥牛: |
腹部后7肋,適用于火鍋,口感軟嫩,肥瘦相間。 |
|
| H、肥牛1號(hào): |
腹部前7肋、胸肉,適用于火鍋,偏瘦口感比華香肥牛稍差。 |
|
| I、肥牛2號(hào): |
用臀肉、肩肉合成的兩層肉, 兩層油,適用于火鍋. |
|
| J、肥牛3號(hào): |
用前部肉合成,兩層肉,一層油。特 3號(hào):前部肉,自然油,肥瘦錯(cuò)落有致,適用于大眾火鍋或老百姓家庭用餐。 |
|
| K、普肥: |
大眾肥牛批發(fā)市場(chǎng)用,亦稱四號(hào)肥牛,精修小塊肉合成。 |
|
| M、三扒一霖: |
米龍 <針扒、紫蓋>、黃瓜條<膾扒>、臀肉<尾龍扒>、和尚頭<霖肉、膝圓>,后部肉屬食品廠制作熟食用,牛 林、米龍也可用于燒烤。 |
|
| N、牛腱子: |
適合醬制,口感極好。 |
|
| O、肩肉: |
牛的肩部肉,肌肉厚重,脂肪含量較少。 |
|
| P、脖肉: |
牛的*前部位肉,肌肉厚重,脂肪含量適中,口感好,適合制作肉餡,牛肉腸等。 |